“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

发布日期:2010-09-03 来源:

学苑出版社与国家大剧院合办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  

国家大剧院“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特展,是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学苑出版社承办的以文化遗产展览为主题的系列高端文化项目,由展览、展示、表演、讲座等多个部分组成。 迄今为止,已有“皮影戏”、“唐代乐舞陶俑”、“蔚县剪纸”、“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中国蓝夹缬艺术展”等多个主题展览及活动成功举办。 国家大剧院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2007年,国家大剧院在落成后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9年开始陆续开展的“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目的是让广大观众特别是早已习惯流行文化的青少年们有机会欣赏到这些民族瑰宝的独特魅力,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学苑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组织、开展了多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作为“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承办方,诚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组织和传承人参与到此项目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尽一份心力。   “胸无城府、面有玄机——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 (2010.3.30-2010.4.15)


   近年来有关京剧的展览举办的很多,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演出服装、道具、舞台剧照等方式来进行直观展示,对京剧核心艺术内涵和价值的解读则相对匮乏。此次“胸无城府、面有玄机——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采用多种脸谱艺术品、演出实物与史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京剧脸谱艺术在用色涵义、结构、绘制及使用准则等方面进行解析,充分展示京剧艺术的文化涵义,还原京剧的艺术特点、欣赏特点和艺术技巧。   “胸无城府、面有玄机——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开幕式 330,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学苑出版社承办的“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之“胸无城府、面有玄机——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正式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一层西南侧艺术沙龙展厅拉开帷幕。当日下午,近百位来自戏曲界、民间文化界、非遗保护团体嘉宾冒着濛濛细雨来到国家大剧院参加开幕式。

国家大剧院杨玲副院长、学苑出版社孟白社长为展览揭幕    资深戏曲专家常立胜先生祝贺展览举办


        更多详情,请点击:学苑出版社承办国家大剧院非遗展 再现京剧脸谱艺术精髓
“胸无城府
面有玄机——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知识讲座”
49下午两点半,“胸无城府面有玄机——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知识讲座”举办,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我国著名画家、书画教育家邓元昌教授作为主讲嘉宾,邓先生亦是谭派名票,自幼醉心于京剧艺术,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银奖获得者,又凭着深厚的美术素养,将精彩的京剧舞台艺术绘制为美术作品,是少有的能演、能讲、能画的京剧名票。
        更多详情,请点击:
邓元昌先生国家大剧院开讲京剧脸谱知识

邓元昌先生在国家大剧院讲授京剧脸谱知识 邓元昌先生亲自为听众勾脸

  媒体报道
 


国家大剧院非遗展再现京剧脸谱艺术精髓

国家大剧院非遗展再现京剧脸谱艺术精髓(图)

          京剧脸谱汇展

           

京剧脸谱展亮相国家大剧院───百余张精美脸谱亮相

  《中国文化报》:《国家大剧院“戴上”京剧脸谱》 《中国青年报》:《京剧脸谱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新京报》:《巨蛋非遗展京剧“露脸”》 《北京日报》:《国家大剧院京剧脸谱展免费看》 《燕赵都市报》:《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亮相国家大剧院(图)》 《新民晚报》:《大剧院“解密”京剧脸谱(图)》




“村坊之音——中国蓝夹缬艺术展” (2010.8.6-2010.9.20)

 


蓝夹缬是中国最传统的印染技艺余绪,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唐代盛极一时之后,其工艺设计及制作样式却渐渐不为人所知。2010年,蓝夹缬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   在浙南偏僻山区,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在使用这种以木雕版和植物靛青染料为主要工艺的、具有“化石”意义的古代印染技术;用这种古老技术染织出来的物品,主要当做象征美好生活开始的嫁妆和聘礼;最独特的是,蓝夹缬染织物图案很少使用中国传统染织物喜用吉祥喜庆图案的习惯,而是将中国戏曲人物、故事搬上了蓝夹缬。 此次展览通过数十件珍贵的蓝夹缬藏品以及深入浙南山区取得的一手调研资料,介绍蓝夹缬的传承历史、印染工艺和纹样发展。观众既可以通过昆曲、乱弹纹样从戏曲角度欣赏蓝夹缬,也可以通过民谣、传说从民俗角度了解蓝夹缬。详细   村坊之音——中国蓝夹缬艺术展”开幕式 8月12日,由国家大剧院和学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之“村坊之音——中国蓝夹缬艺术展”,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一层西南侧艺术沙龙展厅拉开帷幕。当日下午,近百位来自民间文化界、戏曲界、非遗保护团体的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玲女士致辞 
学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孟白先生致辞
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刘锡诚先生致辞   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宋兆麟先生致辞


        更多详情,请点击:传统印染工艺活化石亮相国家大剧院非遗展   媒体报道

                

国家大剧院展出“蓝夹缬”            


传统印染工艺活化石亮相国家大剧院非遗展(图)

国家级“非遗”温州蓝夹缬走进国家大剧院            


温岭人制作《蓝夹缬制作工艺》走进国家大剧院            


  温岭人制作《蓝夹缬制作工艺》走进国家大剧院
           



“霓裳艳影——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展”

(2011.5.18-2011.5.29)


    由国家大剧院和学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霓裳艳影——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展” 5月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一层西南侧艺术沙龙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5月18日,在国剧大剧院召开了开幕式,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玲博士、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李进华、原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书、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非遗传承人杨玉栋以及学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孟白等嘉宾出席了仪式。5月29日,展览顺利落幕。

京剧盔头、彩塑脸谱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中特色鲜明、工艺完整、具有独特表现方法和艺术品格,并深受大众喜爱的品种,并分别于2007年、2009年入选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盔头和彩塑脸谱均属传统技艺,都有百余年的历史,它们是伴随着京剧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早期的老艺人,是直接为京剧舞台服务的,戏装、道具,包括刀枪把子,都是由他们制作的。 “京剧盔头”“彩塑脸谱”两项非遗的传承人、北京市一级工艺大师杨玉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综合了京剧盔头、彩塑脸谱,以及髯口、把子、剧装等制作技艺,将京剧舞台生、旦、净、丑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半立体的形式栩栩如生展现在观众面前,再现名伶“霓裳艳影”,使人们从另一的角度体会到京剧之美,为振兴京剧、传承传统技艺做出了贡献。

此次展览展出了非遗传承人、北京市一级工艺大师杨玉栋50余件珍贵的代表作品以及一手的资料,介绍了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及其工艺制作流程,观众既可欣赏工艺之美,也可以参照现场展示的工艺流程自己动手DIY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杨玲博士致辞               

                    原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赵书先生致辞

                                    
  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李进华先生致辞
                                     
  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非遗传承人、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杨玉栋先生致辞
                                     
九三学社中央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学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孟白先生致辞
                                      
京剧盔头与彩塑脸谱捐赠仪式
                                   

    来宾参观展览

                                    
                                                                       手工艺人现场演示京剧盔头制作

媒体关注